苏布尔嘎镇
苏布尔嘎为蒙古语,汉意为“塔”,因境内的白塔而得名。由原苏布尔嘎苏木、台吉召镇、合同庙乡于2005年撤并而成。全镇总面积944平方公里,下辖27个行政村15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,总人口9947户21954人,其中少数民族1285人,常住人口5416户10235人;总耕地面积12.95万亩,牲畜11.7万头只,其中“敏盖”内蒙古白绒山羊8.5万只,是闻名遐迩的“敏盖”内蒙古白绒山羊的主产地。
[查看详情]
红庆河镇
红庆河,系蒙古语呼尼高勒音译,汉语意为牧羊者之河。红庆河镇位于伊金霍洛旗西部,是伊旗的农牧业大镇,西北分别与乌审旗、杭锦旗接壤,东、南与苏布尔嘎镇、伊金霍洛镇、札萨克镇毗邻。全镇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,辖28个行政村和1个移民区,185个村民小组,总人口28079人。全镇共有卫生院2所,小学2所,幼儿园2所。 全镇总耕地面积11万亩,有林面积68万亩。境内物产丰富,资源富集,交通便利,东乌铁路东西贯穿,乌阿线、阿四线、安纳线越境而过,全镇沙石路通车里程239公里,黑色路面140公里,境内通讯无盲区。作为伊旗一个以纯农牧业为主的乡镇,近年来,红庆河紧紧依托设施农业,发展五大庄园,201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8000元。2016年以来,红庆河镇在旗委十四届十次全委(扩大)会议暨全旗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导下,围绕一个主题(服务三农),紧扣两...
[查看详情]
阿勒腾席热镇
“阿勒腾席热”是蒙古语,汉意为“金桌子”。阿勒腾席热镇(简称“阿镇”)是伊旗旗委、政府所在地,是全旗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是鄂尔多斯市“一市两区、两个组团”城市核心区重要组成部分和伊旗三个城镇框架核心区之一,是“全国卫生城镇”、“全国文明城市”。
[查看详情]
伊金霍洛镇
伊金霍洛镇总面积717平方公里,辖16个嘎查村100个社,总户数6972户,总人口16147人,其中少数民族980户2201人,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,汉族占大多数的蒙汉聚居地区。也是全旗乃至全市旅游文化产业重点镇之一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园坐落于此,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,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十大魅力名镇、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、全国环境优美小城镇、全国文明村镇。
[查看详情]
札萨克镇
札萨克镇位于伊金霍洛旗西南部,西与红庆河镇、南与陕西省神木县接壤,东与成吉思汗陵相邻,地处东经109°23′~109°52′,北纬38°56′~39°20′。南北长48公里,东西宽40.5公里。海拔高度在1300~1417米之间。大陆性气候较为明显,主要特点是降水量少,气候干燥,寒暑变化剧烈。年平均气温6.2 摄氏度,日照时数3100小时,年降水量320毫米,无霜期130天。210国道、210高速公路、府深线和在建的包西铁路贯穿境内。全镇总面积1105.6平方公里,辖27个行政村,127个农牧业生产合作社,全镇总户数8882户,总人口22197人。有蒙古族、回族、满族、藏族、黎族、彝族等6个少数民族,少数民族嘎查5个,468户,1892人。
[查看详情]
乌兰木伦镇
乌兰木伦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(以下简称伊旗)境内东南部,东界乌兰木伦河,东南与陕西省大柳塔镇隔河相望,北与伊旗阿勒腾席热镇、纳林陶亥镇相邻,西与伊金霍洛苏木、札萨克镇相连。地理位置为东经 109°33′—110°08′,北纬 39°13′—39°33′,全境东西最宽约 30 公里,南北最长约 38.3 公里,总面积约 725.7 平方米(本套规 划以西安 80 坐标系为标准)。
[查看详情]
纳林陶亥镇
纳林陶亥镇位于伊金霍洛旗东南部,是2005年11月份由原纳林陶亥镇和新庙镇合并而成,办公地点在原新庙镇,东南与陕西省府谷县、神木县毗邻,东北与准格尔旗、东胜区接壤,总面积768.56平方公里,下辖16个行政村,117个自然村,总人口近4万人,有户籍总人口6706户16759人,其中农业户籍人口6435户16335人,常住户共2036户5206人。境内煤炭资源富集,属于典型的工业矿区,有厂矿企业59家,其中电厂2家,煤矿51家,其他企业6家(含金属镁厂1家),另有加油站14家。2011年左右,全镇煤炭年产量达到最高峰,约7000万吨/年;2015年,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,煤炭市场疲软,年产量约为4000万吨。
[查看详情]